2020.07.20
今年5月至9月,“永不落幕的數博會——2020全球傳播行動”系列活動正在持續展開。
在這場大規模、開放性的數據交流盛會中,我們了解到數據驅動生活和工作,從感知型應用向預測型、決策型應用發展,不管是社會、企業還是個人,決策方式會逐漸由經驗論轉變為數據論,依據數據把脈世界,最大程度逼真地描繪世界畫像,讓世界變得更美好。
從“大數”到“小數”
如今我們已經從IT時代步入DT時代,即數據處理技術時代。越來越多的企業成為云化、數字化的主角,5G、云計算、工業互聯網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的應用離不開海量數據的處理、存儲和軟件的云化,我們身處在這樣的大容量、多元化、高價值的數據時代中,該怎么去發掘它的魅力呢?
Amazon(亞馬遜)的一句名言“最成功書籍應該只有一本書,就是用戶要買的下一本書”,即使是大數據的先行者 Amazon,預測用戶要買的下一本書也并不容易。事實證明數據應用越來越重要,甚至已經成為企業發展的核心,我們邁開步伐向數據時代加速前進的時候,應結合自身實際情況,從大“數”到小“數”進行更精佳、精確、深度的數據分析,這對于任何一個可進行數據分析的企業來說,都極具借鑒意義。
在DT時代,數據安全尤為重要
這幾年,無論是從新增企業數量、融資規模還是應用熱度來說,與數據結合緊密的行業逐步在政務、電信、交通、金融、醫療、教育等領域廣泛應用,正加速滲透到經濟社會的方方面面。然而新事物發展必然是有利也有弊的,數據技術也不例外,數據改變生活,但同時也會給我們帶來不可逆的威脅。
2018年波洛蒙研究所做了一個企業內部威脅成本報告,發現內部問題占比最高,企業數據安全威脅主要來自內部。據2019年Zogby Analytics報告,數據泄露可能導致25%的中小企業破產,且Risk Based Security 的一項研究發現,數據泄露比去年同期上升了 54% 以上,幾乎每個月都會發生數據泄露事件,因此企業所處的互聯網安全現狀其實是不樂觀的。
國家甚至國際對數據安全管理越來越重視,陸續出臺關于數據安全的合規制度和條例。今年5月全國兩會審議通過的《民法典》中,相關法律規定將使個人信息與隱私的保護上升到一個全新高度,國家要求所有大數據企業必須進行網絡安全登記保證,以保障客戶數據的安全,可見數據安全的保障已經成為每個企業需要承擔的責任和義務。
給數據加一道防線
如果說互聯網的浪潮改變了人們的生活,那么數據安全勢必是企業發展的重大挑戰。數據一旦流動、共享,現有的存儲系統架構和安全防護就會存在風險,例如醫院系統LIS接入CDR,進入的數據進行必要的處理,就要按照精心設計的數據結構存儲,維護好數據間的邏輯關系,管理的數據無論多大,都要考慮存儲的數據結構是否清晰有效,同時也會考慮數據存儲的質量,是否能長期存儲和再利用等。
在技術層面上,Datapp-DCS系統能夠與原有的存儲系統組成雙活存儲系統,解決存儲的單點故障問題,實現系統的全冗余,提升業務連續性。同時CDP系統可以高效解決信息化數據安全問題,不僅可以滿足數據防丟失、后續擴容等需求,而且可以保護到信息化故障的前1秒,幫助用戶及時發現潛在隱患,規避風險。
治理方面,在國家數據安全法律制度不斷明晰和行業監管持續引導的大背景下,尤其在今年疫情期間,移動辦公和統一桌面云也越來越受到重視,數據的定制化需求也越來越多。伴隨著數據應用的快速發展,數據孤島被打破,各企事業單位都在積極尋找數據場景,謀求數據合作。數據應用的越廣泛,數據安全工作越重要,越是各行各業應自覺遵守的底線。在DT時代,數據安全防護體系應向縱深、主路發展,將數據安全能力滲透到數據業務中,隨著信息化技術的精細化發展,在健康可持續的大數據發展環境下,安全可控的容災產品將會發揮出更大的作用。